廉政故事会丨国无法不立,国奉法则强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是讲故事的大家,“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无论是会议发言、调研谈话,还是出访演讲、报刊文章,他都善于用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启示人和引导人。实践证明,用讲故事的形式传播观念,普及常识,诉诸智慧,更能打动读者,引人共鸣。特别是在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几则廉政小故事,“言微而旨深”,让我们一起感受下历代前贤追求勤廉的感人言行和忧国忧民情怀。
春秋时申子在韩国做了十五年宰相。有一天,国君韩昭侯对他说:“实行法度太不容易了。”申子回答:“所谓的法,就是要见到功劳给予奖赏,根据才能授予官职。现在您虽设立了法度,却接受左右人的请求,这才是法度难以实行的原因。”韩昭侯点头认可。不久,申子请国君委任他堂哥官职。韩昭侯说:“我是听从你的请求,破坏你的治国原则呢,还是采用你的原则不听从你的请求呢?”申子愧疚不安,请求给予处罚。
战国时期赵奢担任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因为平原君的家人不肯交租税,赵奢便依法处死了管事人九名。平原君十分恼怒,想杀死赵奢。赵奢对他说:“您在赵国是贵公子,如果纵容家人不奉公守法,法纪就会松弛,法纪松弛国家也就衰弱,国家衰弱则各国来犯,赵国便不存在了。您还到哪里找现在的富贵呢!”平原君认为赵奢贤明,将他推荐给赵王。赵王派他管理国家赋税,于是国家赋税征收顺利,人民富庶而国库充实。
汉文帝出巡到中渭桥时,有人突然从桥下跑出来,惊了文帝御驾的马,文帝险些摔下。当时张释之任廷尉,他依法判处那人罚金四两。文帝认为判决过轻,张释之坚持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的约定,必须共同遵守,拒绝加重判决。又有人盗汉高祖庙案座前的玉环,张释之依律判决弃市。文帝大怒,认为应行连坐法,要灭族。张释之据法以争,说:“盗高祖庙前的玉环就要株连九族,要是今后有人盗高祖的陵墓,该怎么判罚?”文帝最后同意了他的判决。
东汉桓帝时期,李膺负责督警百官。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倚仗哥哥权势为害一方,竟以杀害孕妇取乐。李膺经审讯录供后依法处斩了张朔。张让向皇帝喊冤,皇帝责问李膺,为什么不先请示就处死。李膺回答说:“《礼记》上说,官宦子弟犯罪,即使国君要宽赦,官吏也可严守法律不听命。如果皇上要处死我,请求推迟五天,在这段时间灭尽大恶,然后回来领受烹煮之刑。”皇帝听后对张让说:“这是你弟弟的罪过,司隶有什么过错?”从此,宦官们都收敛了气焰。
三国时,满宠担任许县县令。曹洪是大将军曹操的宗室,地位非常高,他的手下在许县境内屡次犯法,满宠将他们全部收捕治罪。曹洪写信要求满宠释放他们,满宠不听。曹洪又向曹操诉说。曹操便召见许县主管案狱的人。满宠知道曹操将要赦免曹洪的手下,便赶快处死了他们。曹操事后反而高兴地称赞满宠能够坚持原则。
西魏大统十年,柳庆任雍州别驾。广陵王元欣,是魏皇室的亲族,他的外甥孟氏,屡次横行不法,原先的地方官敢怒不敢言。柳庆到任后,有人告发孟氏盗牛,柳庆将其逮捕审讯,确认情况属实后,立即下令把他监禁起来。孟氏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对柳庆说:“今天你如果给我带上了镣铐,以后你又该如何将它脱下?”这时,广陵王元欣也派人替孟氏辩解,孟氏因此更加骄横。柳庆立即召集僚属吏员,公开宣布孟氏倚仗权贵虐害百姓的罪状,说完命令用笞刑将孟氏打死。从此以后,皇亲贵族都收敛了气焰,不敢再侵害百姓。
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华阴县多盗贼,杨素推荐荣毗担任华州长史。杨素的田地和房舍,多在华阴县。他的下属和近侍在那里放纵滋扰,荣毗依据法律对他们加以制裁和约束,从不加以宽恕。一次,两人见面,杨素对他说:“我推举你,看来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啊。”荣毗回答说:“我专心一意地奉行法律,只是怕牵累和辜负您对我的举荐。”杨素笑着说:“方才是开玩笑。你奉行法律,正是我所期望的。”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病重,太子入宫侍奉,上奏请求释放囚犯,让人出家以祈福。长孙皇后说:“生死自有天命,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如果行善修福可以延长寿命,我平生并没有作恶;如果行善没有延年益寿的作用,为什么要上天降福呢?释放囚犯是国家大事,怎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扰乱国家的法典呢?”后来,朝廷大臣们都请求大赦天下,太宗准奏,可是皇后知道后极力反对,最终还是让皇帝放弃了这一决定。
宋朝的陈希亮任长沙知县的时候,僧人海印常出入章献皇后家,同许多权贵交往密切,仗势强占平民土地。陈希亮依律治了他的罪,全县为之震惊。陈希亮后被调往鄠县。那里传言说有三个红衣老人出没,不祭祀就会有火灾,巫师们趁机搜刮民财祭鬼。陈希亮下令禁止胡乱祭祀,毁掉了祭鬼的祠堂几百处,勒令数百名巫师改行从事农耕。此后,火灾并未出现。陈希亮离职的时候,百姓哭泣着说:“你走了,红衣老人又会出来了。”
完颜伯嘉是金末时期很有影响的监察官。他在地方担任刺史时,发现一些已经判决的盗窃案中,“盗贼”虽有赃款,却数月没有花销,觉得其中必有问题。他说:“百姓缺衣少食,才去当盗贼。这些人好容易得到一点钱,为什么不拿出来花?这一定是官兵抓不到真盗贼,就诬陷这些人,把他们抓来充数,以敷衍失责,邀功请赏。”经过责问对质,事实果然如此。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之初,曾对文武百官说:“从前我看到官吏大多不爱护百姓,他们贪婪成性,玩忽职守,致使元朝丢了天下。如今必须严肃法纪,发现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的,一定要坚决治罪,绝不宽恕。”为此,明朝政府制定了许多法律制度,对各级官员的职权范围,以及违法乱纪行为所应给予的惩罚都作出明确规定,《明律》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法律。
乾隆皇帝要南巡,丹徒熊知县不忍毁坏百姓家的祖坟,在修御道时绕了一里多路。两江总督黄廷桂很生气,说这是对皇帝大不敬,如不马上改直道就要杀他的头。熊知县说:“皇上从北京到丹徒总不能一个弯也不转。况且,皇上是仁爱之君,如果听说江南有掘人墓晒尸骨的事,必然要动怒,那时有罪的是你而不是我。皇上不知道,你难道就没有恻隐之心吗?”在场的道员、知府都吓得浑身发抖,拉熊知县的衣服叫他认错。熊知县不肯,大声说:“参我的官罢了,还能杀我吗!”黄廷桂拿他没办法,御道终于也没有改。
★本文节选自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廉政故事会》。
本书杂采众书精粹,从敬民、任贤、德行、守法、倡廉、崇俭、肃贪、谏诤、家风、嘉言等十个方面,收集了中国历史上精彩勤廉故事和言论五百余则。书中内容基本覆盖各个历史阶段,每则故事仅二三百文字,“言微而旨深”,篇幅虽小,内涵深刻,故事性、趣味性和哲理性兼具,历代前贤追求勤廉的感人言行和忧国忧民情怀蕴藏其间。希望能用讲故事的方式生动鲜活地将优秀廉政文化普及传播到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乃至社会各界群众中去,为“不想腐”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希望借这些历史上的故事对涵养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念,推动全社会形成廉荣贪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尽到一点绵薄之力。
戳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
大家都在看
大家都在买
读懂新时代 | 全面从严治党 | 讲政治 守规矩 | 六大纪律 | 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丨中国家规丨盛唐历史 | 八项规定 |“禁令”手册 | 隐形腐败 | 漫画评论 | 廉洁从政 | 习题集 | 追逃追赃 | 2018业务书单 | 案例剖析丨